〖会计实务〗

〖会计实务〗

【会计实务】记住日常财税处理过程中的这四个“不一定“!

8年前 (2017-04-15) 热度:1871 ℃


日常财税处理过程中的四个“不一定”!


01


公司支付的出差过程中人身意外保险费不一定计入“保险费“


解析:

职工因公出差过程中随同车票一起购买的人身意外保险费可以计入“差旅费“

借:管理费用-差旅费  20元

   贷:库存现金        20元


政策参考:

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所得税有关问题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6年第80号)第一条规定:“企业职工因公出差乘坐交通工具发生的人身意外保险费支出,准予企业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

第三条规定:“本公告适用于2016年度及以后年度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


02


公司支付员工的福利性支出不一定计入“应付职工薪酬-福利费”


解析:

日常中作为福利费处理的项目,如果列入员工工资、薪金制度,固定与工资、薪金一起发放,且符合国税函〔2009〕3号文件关于工资、薪金的规定,就可以按照工资、薪金扣除。

借:应付职工薪酬-工资 4000元

   贷:银行存款          4000元


将福利费作为工资扣除,可以从两个方面减轻税收负担:

一是可以减少福利费被调增的金额;

二是其他以工资作为计算扣除基数的项目,也可以多扣一部分。


03


公司支付外部劳务派遣用工的费用不一定计入“劳务费“


解析:

根据支付对象,分别作为不同的项目扣除。凡是按照协议,支付给派遣公司的,就作为劳务费扣除,直接支付给被派遣员工个人的,可以按照工资和福利费扣除。

借:应付职工薪酬-工资 15000元

   贷:银行存款          15000元


政策参考:

国税总局2015年第34号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工资薪金和职工福利费等支出税前扣除问题的公告》第三条 企业接受外部劳务派遣用工支出税前扣除问题。


04


公司营改增后取得的不动产其进项税额不一定都要分2年从销项税额中抵扣


解析:

用一般计税方法的试点纳税人,2016年5月1日后取得并在会计制度上按固定资产核算的不动产或者2016年5月1日后取得的不动产在建工程,其进项税额应自取得之日起分2年从销项税额中抵扣,第一年抵扣比例为60%,第二年抵扣比例为40%。

因此营改增后取得的在会计上按固定资产核算的不动产分2年从销项税额中抵扣,作为投资性房地产的不动产可以一次性抵扣。

借:投资性房地产   100万元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11万元

贷:银行存款   111万元


政策参考:

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发布《不动产进项税额分期抵扣暂行办法》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6年第15号)第二条规定

相关文章

我们是会计,不是神棍

我们是会计,不是神棍

教材上关于租赁付款额包含的内容,有一段这样的表述:付款额设定为可变租赁付款额,但该可变条款几乎不可能发生,没有真正的经济实质。怕大家理解不了,教材上特意用更难懂的语言解释了一下:例如,付款额仅需在租赁...

【会计实务】超“贱”的Excel技巧,我服了!

【会计实务】超“贱”的Excel技巧,我服了!

下面这个贱贱的招数,请get起来!~Excel批量导入员工照片HR的小伙伴们在处理人事资料时,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形。把人员的照片导入到Excel中,进行存档备份。 这个事情比较恼人的是,人员...

【会计实务】我发誓!这几笔账务处理,会计人员绝对经常出错!!!

【会计实务】我发誓!这几笔账务处理,会计人员绝对经常出错!!!

多多,我这笔账做对了吗?我看看,额,原来你出了这种账务上的错误,很多会计一直以来都把这个搞错了,我今天给你重点说说3个大家经常出错的账务处理吧:或许你已经习惯遇到这样的情况采用下面的财务处理方式,但是...

【会计实务】做年终汇报时不可或缺的一招!

【会计实务】做年终汇报时不可或缺的一招!

有的时候不同月份的报表会放在不同的工作表中,年终时会将不同工作表里数据相加放在一个总的工作表中,如何来实现?1、点击”汇总”工作表,选择汇总的数据所在的位置,在“数据”选项卡选择”合并计算”2、在”合...

看完这两张发票,不准笑!

看完这两张发票,不准笑!

特实诚的开票人员,想象一下拿到发票的客户的心理阴影.........

太机智了!公司从路边摊买水果没发票,会计小芳一招解决!

太机智了!公司从路边摊买水果没发票,会计小芳一招解决!

公司从路边小摊贩个人手里买了300元水果,必须取得发票才可以税前扣除吗?若是不需要发票,会计该如何入账?一起来看看会计小芳是怎么做的~解答:公司从个人手里买的300元水果,由于在500元以下,因此既可...

发表评论

访客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