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税政策〗
【财务分析】如何让业务部门配合财务部门提供数据?
财务部的信息流里,有个非常明显的特征:数据化。不管是资产、货币,甚至于业务都是以数据货币化去体现。这里面就会遇到一个问题:这些数据是从哪来的?上游在哪?
每一位财务人员手里的数据,都是有上游的,财务部门并不创造数据,财务人员做的更多的是通过加工与处理、输出与分析得出数据结果。那么要形成数据结果,必须要有数据源的输入。我们是有数据输出的功能,但数据来源并不直接产生于财务部。我们的数据都来源于公司的投资、筹资、经营活动,数据来源于业务本身。数据收集工作就成为财务部门的常态。只有收集到了初始数据,财务部门才能进行加工,然后输出相关数据。对于数据收集的这个问题,相信每一位财务人都有过数据难要的经历。
在我们知行社里,面对各种疑难杂症,总会积极建言献策的虎哥,在实际工作中,也是万能的吗?
“目前在财务数据收集方面上我遇到很大的阻力。业务部门百般推脱,或是给的数据不全,有时候给的数据没有任何依据。集团旗下有国内外关联企业、分公司、子公司等数十家企业,光是财务软件就有好几套。另外,目前,有2个资格老的核心人员在闹离职,并且其中一个已经确定年底辞职。在这种情况下,怎样提升大家的配合度,让大家少一些本位主义,多一些主动性,这个问题怎么破解呢?我现在是外部数据很好收集,反而是财务内部数据收集有问题。我的领导是财总,我是他副手,我们都是今年新进人员,财务部门的其他人都是老人。”工作没有绝对的一帆风顺,各有各的难处。这就是虎哥在工作上遇到的阻力。
知行社的小伙伴又是如何给虎哥出谋划策的呢。
大宝提供了两个办法:
比较客气的做法:统一发邮件,并转发给其主管。如果有拒不提供数据的,在原来邮件的基础上再发一封邮件,三封邮件过后,会电话请其主管“帮助”, 邮件一同转发其经理,副总…并附有跟催记录,邮件内容需要动心思,为日后留足证据。
比较长记性的做法:不给数据,OK,保留好邮件。等待事件结果恶化,到时候大家一起算总账。屡教不改型的,我们一般就会用“长记性”的做法。要不然正常的业务,会显得财务部门总是在求人办事。
显姐姐提出的方案是:通知的时候要明确时间、要求和标准,并同时告知双方的主管领导。询问业务上有没有财务需要帮忙的事情,主动示好,让对方理解这个数据对财务工作的重要性。需要了解公司信息传递的流程,潜移默化去规范它。特别是到一个新的单位,日常工作要先学会示弱,但关键问题要有原则,立场坚定,态度强硬。
Sumi的做法是,先与对方确认:与对方商量什么时候能给数据,再确认不影响进度等情况下,可以等待一段时间。如果给得太迟影响进度,就硬性要求提前,而要求的时间节点到了,给不出数据,就马上与上级沟通。总之不管对方什么态度,一定要得到数据。一般情况下,都会找领导分析利害关系,如果数据真的很重要,领导一般会支持。如果领导不支持,那这数据也不用去要了。
在知行社,如果你以为遇到问题,在小伙伴们的帮助下,有针对性的解决了,就万事大吉了,那就大错特错了。看看我们的管理员在案例背景上,又加了些什么料。脑洞大开呀,针对要数据难,超出常规设想各种可能性:加一个前提,对方是领导眼里的红人,认为你不需要这些数据,或认为这些数据需要保密,就是不想提供给你。再比如都是职业经理人,总经理想看你们如何自己沟通协调,而提供数据一方认为对方没什么本事凭什么拿高薪,心有怨气,找各种借口,就是不提供数据,需求数据方认为这数据是自己运营判断的基础,如果没有数据就会影响工作,但对方摆出种种理由就不提供。如果企业是民企,运作不规范,野蛮生长。遇到这种情况你怎么办?
大宝认为总有办法获得数据:“我个人感觉,数据获得途径不会只攥在一个人手里。部门主管和经理级别,它们的信息大部分都是底下汇总、整理、加工好的数据,也就是源数据不是来自主管,如果主管不给数据,我们应该还有其他途径吧。除了厘清数据来源,还需要同步从别的可靠途径去求证该数据的正确性。”
“但是,我还是有一个想法:数据分源数据和加工过的数据。各数据都有勾稽关系的,只有确保源数据的流转过程中不受到‘污染’,数据就会是可靠的。所以,前期厘清数据流,就要确保现有数据流上的每段流程都不会‘污染’源数据,只有数据正确,你才能做下一步动作。如果该段流程有数据被‘污染’的风险,那除了你自己把该段流程数据核实之外,还要迅速找到短期对策纠正这段流程。最起码,不管流程是否OK,必须先运转起来。后面才能一个个‘整骨’。”
“说到数据勾稽,从数据源头开始,就能够交叉核对。比如生产部门管理员判断生产工时是否准确,他可以从该工单物料投产使用完的时间上去核对。因为工时可以虚报,但是物料用完了需要抓紧投料,否则产线就要停了。”
Sumi的办法,是以确认提供数据负责人为主:“我们要数据,常规业务都会由领导发邮件出来,规定各个部门按时间配合财务部门提供数据。如果是特殊业务,对方不配合也是常理,不能你说要就要、说给就给,反过来,其他部门跟我要数据,我都是要看他们的申请书,或者邮件里有领导的批示。工作交接的时候,都会去见见工作上有关系的同事,问个好,后续工作还请对方多多关照。第一个月,如果要数据不顺利,就去对方办公室聊聊。我之前碰到过,新增的数据,对方一直提供不出来,摆出各种困难。然后我去看了一下他们实际的工作流程,数据到底是怎么出来的。发现,确实...那些数据根本没人负责。跟对方领导沟通后,每个月都能很顺利的提供数据了。问题的关键是谁负责,怎么负责的?有些人不愿意提供数据,有些原因实质上是:‘这都不是我的活?’”
森森也有自己处理流程的方案:“1、通常做法就是:邮件通知并保留证据,然后电话详细沟通;2、平时工作相互配合,你配合了别人,一般情况下别人也会配合你的,这个是相互的;3、碰到确实没有办法解决的问题,找他们领导,如果还解决不了就一级级上报;4、领导都不给解决,让问题恶化,事后追责。”
鹏哥提到向上寻求协调的办法:“在日常工作中也碰到过类似的问题。我们通常的做法是,首先是部门主管直接沟通,说明业务数据需求的必要性,了解对方不能提供数据的真正原因(如果是个人),要委婉作一些解释。如果还不能解决问题,就会寻求上级领导帮助或进一步地寻求老板支持,说明情况,解决问题。各部门是有职责的,这也需要情感沟通!有的企业老板是通过各部门间的争斗,来作为发现问题的一种方法。但部门主管一定要明白老板的用心,如果一味任性,老板还是会对他动手的。我记得我作总账的时候,每个月会找各部门要数据,各个部门也找我要财务数据。一开始不适应,每个数据都很精确,很费时间,有时就会提供的晚一点,但总会提供的。有些业务数据要不来,也会谅解,晚一点就晚一点吧。”
兰姐姐认为需要沟通、沟通、再沟通:“这种情况我也遇到过,我们首先要了解对方为什么不提供数据?发邮件并不能根本解决问题,如果是刚去一家新公司,最好不要树敌太多;找他谈谈是什么原困?可能有一些隐情。我遇到过相似案例,也可寻求他上级领导的帮助或自己领导的帮助。如果是职业经理人授权管理,全凭他自己的喜爱,这是否对各部门主管不公平?还是因为老板看不到你的业绩。”
何大拿是万事分析为先,行动在后:“这个问题,首先应加以分析,对要求的工作给出明确的要求及完成的时限,进行过程中跟进、了解进展和解决问题,保证按时完成;沟通过程中也要了解相应部门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如果不行,跟进或换人。”
云师兄按遇到不同的困难提出的解决方案:“让业务配合提供数据,对方不配合,解决的思路,就要从沟通的方式和方法上切入。一、先反思,要求对方配合的事项,自身有没有说清楚,有没有简单明了地让对方明白(业务数据的用途、格式要求、统计期间、统计口径、大致的工作量、时间节点要求);二、先从常规途径,主动请求对方的理解与支持;三、若对方有难度,要摆正心态,心平气和地与对方沟通,共同去寻求解决的办法;四、适当时候,寻求部门领导或共同的上一级领导帮忙协调资源;五、平时多关注业务部门的需求,适当给予帮助,建立良好的工作氛围。”
综合上述小伙伴们提供的所有方法,首先,最离不开的是“沟通”,只有沟通以后,才会有下一步的自我反思、互相协作、过程管控、上级协调等解决策略。知行社的小伙伴们分析了大家遇到各类问题的可能性,你的解决方案又是哪一种呢?欢迎给小编留言,让我们一起学学你的解决方法。如果你认为财务部门收集数据仍然是个难题,还是困惑不解;或是我们提供的案例背景还不全面,我们同样欢迎你给我们留言,我们一起解决,共同面对。
相关文章
【财务分析】金税三期严打,以后买发票可能死路一条!
一、金税三期的前世今生第一阶段:1994年,税务总局推行金税一期,包括增值税交叉稽核和增值税防伪税控两个子系统,在全国50个试点上线,通过人工采集纳税人的发票信息,再由计算机对比发现问题。但由于手工采...
【财务分析】7月1日开发票只是加个税号那么简单?背后的真正目的吓死你!
近日,财税界出大事了国家税务总局又放大招,一纸公告——从7月1日起,增值税普通发票信息要加购买方纳税人识别号或统一社会信用代码,还要必须按品名开票,并跟企业销售系统品名一致。加个税号看上去那么简单背后...
【财务分析】最忌讳的10句话!财务经理与老板沟通要注意,请对照修正!
很多财务人,对于工作都是勤勤恳恳任劳任怨的,但是,却往往败给了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从我们多年来和财务人打交道的过程中,我们感觉到,财务在与人沟通的时候,的确有很多说的不到位的地方,而这种不到位,恰恰...
【财务分析】练就识别假账的火眼金睛!
我们这里所谈的产品成本是指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为制造产品而耗费的成本,也称为产品制造成本或生产成本。生产成本主要包括三项内容: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费用主要是指期间费用,包括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和财...
【财务分析】一文教如何你做好企业预算,都是大神的经验之谈!
小编带着给大家带来干货的目的,找来了一位真正的大神——知名企业的财务经理韩先生,韩经理自述:我在5000人以上的美资制造企业做了四年左右的预算工作,也是从一名菜鸟起步开始摸索的,现在,终于有点体会,可...
让证监会告诉你上市公司财务造假套路!看一遍,胜做10年财务分析!
近年来,证监会相继查处了“绿大地”、“万福生科”、“天丰节能”等多起IPO财务造假案件。笔者经过研究发现,此类案件财务造假的手法多有相似之处,都是采用虚构经济业务的方式虚增收入、资产和利润,使发行人业...
发表评论
